陌生感

in #hive-1050173 years ago

我一直比较喜欢港台作家/作者的作品,有种港台地区大部分人的文笔都不错的感觉。这应该不是我一个人的印象,以前看到过有人描述他们的文章特点曾用过一个我当时觉得很贴切的词,额忘了是啥,大概是“文绉绉”的意思。

其实我接触到的文章很少啦,很多就是这里的作者(嘘~ 不要让他们知道,我就偷偷聊一下),是那边人们的人文素养普遍较高的原因吗?不过平台偏重生活分享,看他们的文章也能感到是比较口语化的,那么为什么他们的文章还是有某种独特的气质呢?

接着可能是大数据帮忙,也可能是视网膜效应,我对这种很少人探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某位网友说他不喜欢港台文学作品,因为与大陆文化的差别,文字那种疏离感让他难有共鸣(大意,忘了具体是怎么说的)。确实啊,他们用的字词和我们常用的会有些距离,语言习惯有很大不同,但我和这位网友的感受刚好相反,我反倒觉得他们的表达哪怕是无病呻吟都会让人感觉言之有物,有可读性。我想起了一个词,陌生感。

接着很快就遇到了相关内容让我做了回顾。

20世纪初,俄国出现了一个新文学评论流派——俄罗斯形式主义(Russian Formalism)。其核心理念,就是题主提到的“文学感就是陌生感”。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使陌生化’(making strange)是文学的本质。”

这种陌生感简单地理解,就是使用书面的、冷僻的,不同寻常的让人感觉陌生的词汇替代日常口语,也不一定是高大上的,还包括陌生的词语组合,句子搭配等等。写诗的人最懂了。

从大脑的工作习惯看也确实是这样,面对新奇的体验它会认真处理,熟悉的信息它则会为了节能而怠慢。

虽然这只是从某个角度来解释文学,但我觉得可以就这个角度来解释我对港台作者文章文学性的判断了,我想“文绉绉”里不止包含他们较高的文学素养,还有我对他们的遣词造句比较陌生的原因。

其实“陌生感”适用于很多情况,比如距离产生美,国外的月亮比较圆等等。

不过为什么只对港台同胞的文字会有陌生感,而国内很多和我们文化差异较大地区的中文使用却又几乎不会?因为较为统一的义务教育吧,事实上,像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当地居民的中文读起来也会有很强的陌生感,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繁体字。这本来是我一开始就否定的原因了,还曾转换了简体分析过,不过当时是只考虑简繁体,现在综合来看,感受有很大不同。虽然繁体字书写仍可以用陌生感来解释,但它同时又自带了华夏文明追溯与传承的光环,这陌生感也不只是形式了。

所以咯。

img_0.03190083182627255.jpg

Sort:  

我大学毕业论文就是写刘以鬯,和你感受差不多☺️☺️

You seem to be using older or Legacy version of Ecency!
Please install newest version to get most out of Ecency!

Try Fastest web interface: https://ecency.com
Android: https://android.ecency.com
APK file
iOS: https://ios.ecency.com
Desktop app for Windows, Mac, Linux: https://desktop.ecency.com
Join our discord: https://discord.me/ecency